買屋搜尋 租屋搜尋 成交行情 加盟專區 人才招募 服務據點 關於東森 關於集團 東森公益
房產新聞
  1. 首頁
  2. 房市新聞
  3. 房產新聞
建商倒閉潮怕不怕? 台灣房市在2023年底拉尾盤!
資料來源:東森房屋
文章日期:2023-12-07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2023/12/7
顏瓊真

台灣房市過去一有風吹草動,都會嚇跑投資客,但在政府一連打房措施後,只剩自住客進場,因此,雖國外有建商倒閉風潮,但台灣卻似在「颱風眼」中央,沒在怕的。


最近來自國外建商倒閉的新聞報導不少,包括奧地利房地產及零售巨頭西格納(Signa),因新資金不到位,最後無預警宣布破產,另英國在近一年也有數千家建商破產,德國及荷蘭也有數百家建築公司驚傳倒閉,而鄰近的中國大陸更是受災慘重。

接 待 中 心 的 樣 品 屋 蓋 得 很 漂 亮 , 讓 民 眾 心 動 而 購 屋 , 但 在 爛 尾 樓 的 風 暴 中 , 購 屋 者 也 是 心 驚 驚 ! 

▲接待中心的樣品屋蓋得很漂亮,讓民眾心動而購屋,但在爛尾樓的風暴中,購屋者也是心驚驚!

台灣建商會有倒閉潮嗎?

至於台灣近兩年也有幾家建商,在這波建築材料漲價,以及政府打炒房,重打預售市場的情況下,財務出問題而偷偷「落跑」,房子蓋不下去,讓購屋者欲哭無淚。

全球建商爆倒閉潮,台灣房市會由小建商倒閉的小小漣漪,再擴大振動幅度呢?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隨著全球建商倒閉潮而來的,就是爛尾樓潮了。德國、法國、瑞典、芬蘭等歐元區主要國家建設公司大量破產,以及中國、澳洲、越南,乃至於日本與美國,破產的建商數量較前年明顯增加,引發難以處理的爛尾樓問題。

很多人好奇,「台灣建商怎麼沒爆炸?」何世昌有以下幾項觀察:

一、台灣建商嗅覺敏銳,成本管控得宜:台灣曾在1997-1999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中,倒了一大堆財務槓桿高的上市櫃建商,因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在這一波房市上漲中,財務槓桿的操作不會太高。

且早在2018、2019年開始,台灣建商都已察覺到勞力不足、原物料上漲的跡象而開始哇哇叫,雖然推案成本上漲浪潮難擋,但多數建商超前部署,在成本控管上都表現不俗,而且順利逐步轉嫁成本。

反觀歐洲各國建商普遍於烏俄戰爭爆發後,才明顯感受到原物料上漲的衝擊,反應慢半拍又立刻撞上鷹式升息,才會「措手不及」而大嘆時不我予。

二、漸進式vs.猛爆式衝擊:升息+建築成本上揚是全球同步趨勢,但台灣升息相對溫和,更重要的是2018、2019年建商已開始迎來營造成本上揚,推案和定價策略已有所反映,從這個時間點到2022年Q1升息還有三年多時間,屬於建築、融資成本漸進式墊高的模式,建商有足夠時間去適應與調整腳步。正因為多了這三年多的時間,讓台灣房地產躲過一劫。

然而,歐洲、澳洲等國建築業面對的是雙重猛爆式衝擊,他們在2022年二月烏俄戰爭爆發後才驚覺營造成本快速上揚,但2022年三月全球央行多已跟進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這兩件事幾乎同步發生,讓業者措手不及。

更糟的是,由於2022年房市買氣普遍還不錯,有不少建商在2022年還沒做出適當反應,賣了一拖拉庫預售屋、手上積了滿滿訂單,但卻沒思考到售價已不敷成本,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已來不及,更不可能把房子蓋好賠錢交屋,結果就在2022年底到2023年一一爆炸、宣布破產。

三、台灣央行不愧是超級A:台灣央行從彭淮南到楊金龍,得到全球金融雜誌十幾個A的最高評等,並非浪得虛名,即使他們二人背負外界罵名,但的確為我國金融與產業奠定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

首先,是央行溫和升息政策,讓建商避免一次大動盪,但光是靠溫和升息並不足夠,例如中國降息、日本未升息,這兩個國家今年建商倒閉狀況都比去年嚴重;換言之,升息幅度少並不是台灣房市安穩發展的唯一因素,將問題全推給央行不夠公允。

何世昌指出,在全世界各國,建築業都屬於資金高槓桿產業,而這特點是禍福相依,更是建築業的「阿基里斯腱(意指發炎的問題之處)」。由於台灣央行連續祭出數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尤其是第四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時將購地貸款成數上限降至五成,強制斬掉建商高風險操作,將建商資金槓桿降至中低度。

此舉使得建築業出現以下幾個重大改變,如資金去高度槓桿化、財務計畫趨於保守、實力不足的業者停止擴張或推案、銀行授信更加嚴謹,而就是這幾項改變,雖然讓建商因不易取得融資而抱怨連連,但變相地讓存活下來的建商體質更為健全。

台灣房市的四大支撐

而全球建商倒閉潮蔓延,為何台灣相對風平浪靜?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分析指出,台灣房市雖目前處高檔反轉風險中,但終將以盤代跌,微緩著陸,不會有崩盤危機,主要的支撐原因有四,包括:一、超漲幅度有限,跌幅也有限;二、央行保守限貸,嚴控建商槓桿操作;三、大建商財務健全,獲利穩健;四、台灣升息溫和,剛需強勁,衝擊房市有限。

李同榮指出,台灣在2022年時房貸與建築融資總和佔比約50%,房價漲幅在先進國家屬中段班。雖然台灣房市在2023年第三季已出現死亡交叉,預期2024 年第一季前房市將由多轉空,然因上述四大支撐主因,房市沒有崩盤危機,將會以盤代跌或微跌中結束第六景氣循環。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也認為,因當前國內房市發展穩定,即便建商面臨建築原料成本仍處高點、營建技術工缺人問題,仍可將多出來的成本反映、轉嫁到房價上,因此,目前看來,國內較不容易出現如歐洲英國、德國等地,大量建商破產倒閉的情形。

2023年底拉尾盤

再看看2023年年底的房市表現,根據六都地政局的公布,今年十一月的交易量月增11.3%、 年增26.1%,呈現二位數成長,房市似乎拉尾盤。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由於房市交易與登記約莫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差,因此十一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主要是反映十月至十一月初的市況,十一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增11.3%(表一)。

觀察各都會區表現,台北市月增8.1%,新北市成長1.5%,桃園市量增14.7%,台中市月增15.5%,台南市與高雄市均成長18.3%,除了台北市與新北市外,其餘四都會區均呈兩位數增長。

整體而言,十一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量增11.3%,顯示目前房市回歸正常供需,自住、長期置產需求穩定,加上年底新屋交屋潮挹注下,讓十一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量增逾一成。

另與去年十一月相比,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增26.1%,台南市大增近一倍,較去年同期成長98.6%,新北市也有四成以上的增幅年增42.6%,台北市年增22.1%,高雄市年增29.3%,桃園市年增5.6%,台中市微增0.3%,六都會區均呈現年、月雙增的現象。

陳金萍指出,去年十一月在經濟前景不明朗、央行有感升息以及九合一大選前的狀況下,諸多不確定性讓市場短期出現觀望,房市交易量處於相對低檔,基期較低,讓今年十一月六都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成長逾二成。

自住客不等了!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也表示,在政府新青安政策的刺激下,自住客不等了!六都十一月買賣移轉年增率已經連五紅(表二)。

他說,六都今年十一月的買賣移轉棟數,合計23413棟,月增11.3%,年增26.1%,

開出年月雙增的滿堂紅,其中又以台南衝出十一月同期新高最亮眼,年增98%,近乎翻倍。

陳定中表示,去年底房市受升息循環及打炒房政策抑制,買氣處於相對低檔,今年十一月的交易棟數年增率,也在低基期的情況下來到26.1%,為近二十九個月新高,加上第四季正逢傳統購屋旺季,又有新青安優貸政策持續催化自住買盤進場。

特別是低總價區段買氣續揚,比如雙北相對低價的淡水,在首購族進場及新案交屋催動下,本月量能直逼千棟,較去年同期成長141.8%,且各地新案交屋的情況也保持穩定,使十一月都會區的買賣移轉棟數,締造近二十個月最佳紀錄。

台南市十一月量能3198棟,幾乎較去年同期的1610棟翻倍成長,使買賣移轉棟數寫下近二十九個月來最大量,也是歷年的十一月同期新高!

台灣房屋大橋加盟店店東林展加表示,台南十一月買賣移轉量破紀錄,最大原因是永康區衝出了該區史上單月之最的1245棟巨量,而永康爆量,主要來自大橋重劃區的指標大案完工交屋助攻,光是「綠海都心」一案,總量體就高達797戶,使永康締造驚人數據。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十一月房市表現穩定,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有雙位數的增長率,同時也較十月增加,一方面新青安穩定首購信心,一方面民眾盼不到房價回檔,有需求的民眾購屋動作也轉趨積極。

總統大選未激戰 房市相對平穩

另雖然總統大選選戰已經開跑,不過選情目前為止並未對房市造成影響,股市在十一月大漲千餘點走勢,有穩定市場購屋信心的效果,使得今年下半年呈現淡季不淡、旺季穩定的交易市況。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八月份新青安房貸上膛後,買氣開始直線加溫,特別是低總價個案,成交相對亮眼。

表現最佳的區域在桃園,月增達23.7%,年增也有20.8%,高雄在月成長上也有20.5%,年成長達25.4%,雖然台北市較上月減少3.1%,新北較上月減少10.6%,不過兩區年增均超過兩成,整體來說多數呈現正面表現。

至於在產品主力上,北北桃中1,500萬以下,台南高雄1,000萬以下,兩房以上規格依舊是市場主力,總價多寡已經成為買方決定購買與否的關鍵,在總價思維下,高價區公寓反而逆勢成長。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指出,過往選舉多會影響買氣,不過今年受惠於政策帶動,第四季買氣穩中有進,明年經濟表現雖然溫和成長,但在自用買方支撐下,預估明年上半年表現應能延續今年下半年熱度,但明年下半年因為政經變數增加,情況還需要再觀察。

前十一個月成交量減幅收斂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表示,進一步觀察今年前十一月六大主要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雖然仍呈現年減趨勢,但年減幅度已有明顯收斂,今年前十一月台北市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總計24,355棟、年減8.1%,新北市54,181棟、年減1.8%,桃園市36,806棟、年減8%,台中市41,994棟、年減8.3%,台南市22,550棟、年增5.7%,高雄市32,720棟、年減4.8%,六都總計212,606棟、年減4.7%(表三)。

黃勝暉表示,去年底受地緣政治風險、升息、打炒房等利空因素影響,全台房市交易量能快速降溫,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導致去年底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的基期被拉低。反觀今年隨著種種利空資訊逐漸被大眾消化,再加上有「新青安2.0」為首購族增加進場底氣,使得近期房市交易量出現小幅升溫的態勢,研判這波買氣有機會保持到總統大選前。

黃勝暉指出,不同於前幾年房市交易遍地開花的火爆場面,這一波的市場買氣主要來自首購族的撐盤,受益較為明顯的是低總價、小坪數的剛需產品。

不過,也要特別提醒首購族,雖然「新青安2.0」的上路確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買房負擔,但未來若繼續升息,或房市再次反轉,墊腳跟買房的風險也會大幅增加,建議購屋民眾還是要量力而行,切勿過度操作財務槓桿。

今年可望站上三十萬棟

陳定中指出,由於今年下半年的年增率已連續五個月收紅,且增幅逐月拉高,所以前十一個月的累計棟數已逾21萬棟,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微減約4.7%;加上台中、台南等地,年底前也還有大量體指標案持續交屋,所以推估十二月份的買賣移轉量可望連六紅,全年全國的買賣移轉棟數,也愈來愈有機會「30而立」,維持在30萬棟以上的穩健水位。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指出,展望2024年,近期美國的通膨壓力減退,市場預期聯準會明年降息的趨勢越來越明確,再加上國內總統大選落幕後,股市和內需多少有慶祝行情,明年第一季可望延續今年下半年的買氣氛圍。

不過由於國際經濟局勢未明,市場仍潛藏變化,多數買方的購屋態度謹慎,市場以自住、長期持有的實際需求為主,因此房市「審慎樂觀」,並將呈現「自住積極、置產消極」,「低總熱銷、高總難銷」的趨勢。

陳金萍指出,今年全年交易量縮格局不會改變,但在年底購屋潮與新青安優惠房貸的助攻下,房市自用、置產買氣穩定,加上預期年底前仍有新屋交屋潮挹注的可能,量縮幅度可望再收斂,全年全台交易量突破30萬大關幾乎已無懸念。

曾敬德表示,今年呈現上半年交易較清淡,但下半年房市明顯回溫,因此當前並沒有景氣不好的感受,即使總統大選也無太大影響,十一月買氣維持穩定,房市呈現穩定的自用當道市場不變,今年移轉棟數有機會守住30萬棟,可能創下近四年新低。

成采錡指出,今年前十個月全台買賣移轉棟數達245,746棟,另加總六都十一月買賣移轉棟數23,413棟和年增率推估,今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會站上30萬棟大關(表四)。

三大原因讓房市成交增溫

她說,全台買賣移轉棟數持續成長,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是八月正式上路的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即新青安方案,抬升青年購屋意願。

新青安方案,提高貸款額度至1,000萬元、延長貸款年限至四十年、拉長寬限期至五年,並推出內政部住宅基金額外補貼利息一碼等調整,讓早有購屋計畫,且已存到頭期款的年輕購屋族,可以提早進場購屋,這使得八月起全台買賣移轉棟數便維持在2.6萬棟以上,九月更來到27,637棟,較上月增加逾千棟。

二是前幾年推出的預售建案相繼完工交屋,大量新成屋拉高移轉棟數:

以北台灣來說,2018年起新建案推案量便年年破兆元,每年都有一千個左右新建案釋出,當中部分建案興建期間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經歷第三級疫情警戒工地停工、營建原物料大漲、邊境管制移工入境不易、營建業技術工缺工等事件,工程進度稍有不如預期,所幸在疫情趨緩後追上進度,並於近期完工交屋。

根據住展雜誌粗估,今年前十一個月北台灣至少有九十個建案完工後重新釋出銷售,可售戶數約3,000戶左右。

三是《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子法於七月實施,預售屋換約受限制下,新買方多先去中古屋市場尋覓物件。

《平均地權條例》子法限制預售屋換約彈性,讓部分買方尋覓成屋物件,帶動成屋市場買氣。不過,受房地合一稅閉鎖期影響,各區好中古物件釋出數量不一,加上預售屋仍具備付款較輕鬆、可客變等優勢,仍有部分買方選擇購買預售屋,因此《平均地權條例》子法上路後,預售市場買氣仍平穩,當中部分業者縮小坪數壓低總價帶、降低自備款等策略見效,使高價建案穩定銷售,進一步支撐起當區房價。

回顧2023年房市驚驚漲,成采錡指關鍵在於《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規範預售屋限制換約「不溯及既往」,為房價可能下跌的疑慮進行「拆彈」動作,也讓投資置產族重拾進場底氣,第二季新建案市場開始回溫,甚至在六月中下旬,即《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前,出現一波預售屋上車潮,一定程度的消化了市場庫存。

加上後續新法正式實施,未重挫預售屋市場買氣,指標新案便陸續進場,今年第四季甚至有建案因為二房買太好先封盤,或是調漲小單位價格,因此推估,今年至明年第一季,國內整體房價下修機率偏低。


資料連結:https://www.moneyweekly.com.tw/ArticleData/Info/%E7%90%86%E8%B2%A1%E5%91%A8%E5%88%8A/133653
看更多房產新聞,點這裡
房產新聞
超高齡社會快來了! Q1繼承移轉棟數寫歷史次高 蔡英文鄰居每坪67萬賣河景宅 在地:低於市場行情 非都會區10縣市核貸量下滑 南投逆勢增!在地曝真實市況 新北人口紅利最強3區出列 東屋:2區房價比周圍行政區親民 基隆小宅驚見7字頭成交 在地看:為了買車位
人物專訪
「歲末感恩 平安順心」 東森房屋參與安順里聖誕愛心活動 渡人亦渡己 東森房屋台中高鐵加盟店千萬經紀人林以幀用專業幫助客戶走出低谷 三十年如一日 東森房屋中壢中美加盟店廖壽業用專業與真誠創造千萬業績 「聽見客戶的心裡話」東森房屋桃園航空城高鐵加盟店 傅文賢分享千萬業績的成功秘籍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東森房屋豐原成功加盟店 凃律安入行兩年晉升千萬經紀人
房訊報報
三重最大商務飯店悄歇業 連鎖品牌月砸210萬秒接手 4月房地合一稅收年增129% 新北連2月超車台中 房仲宣稱投報8%「遭出征」 專家幫緩頰:不能說是錯 師大「蘿蔔絲餅達人」10坪店鍍金 每坪207萬賣出 南投房市風光不減 新興區域吸睛 房市交投量穩價增
集團新訊
AI智慧賞屋新體驗 限時抽賞屋禮 「智能科技賞屋GO!」預約賞屋抽好禮 AI一鍵煥裝幫您輕鬆找家 2024房仲菁英表揚大會盛大舉行 AI科技助攻迎戰2025房市新局 新年換新裝 東森房屋官網AI煥裝正式推出 「東森賀成交 好運萬萬來」
財經新聞
防堵詐騙責無旁貸 東森房屋積極守護民眾不動產交易安全 台積電「抵嘉」真給力?朴子這類房子正夯! 囤房稅2.0三讀!稅率最高4.8%、採全國歸戶 最快明年7月上路 租金支出列特別扣除額 財長莊翠雲:高所得、有殼族要排除 政院明拍板青安房貸精進方案 最高40年可貸千萬享1.775%破盤利率
誠信服務.專業經營.永續領航.交易安全
買屋服務

買屋搜尋
新建案
VR看屋
地圖找屋
捷運找屋
降價物件
線上賞屋
熱銷推薦
優質物件
買屋流程
買屋諮詢
賣屋服務

稅務解析
賣屋流程
賣屋諮詢
租屋服務

租屋搜尋
地圖找屋
捷運找屋
租屋流程
出租流程
租屋大補帖
主題找屋

寵物宅
青年首購
新成好屋
學區精選
土地專區
交通周邊
其他服務

房市新聞
成交行情
房貸試算
關於我們

關於集團
關於東森
服務據點
加盟專區
人才招募
董事長區
職能培訓
仲介菁英
e指通
公益專區
隱私權政策
東森房屋

電話:02-23882788

加盟專線:02-23885959

免付費客服電話:0800-011223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館前路42號4樓

企業得獎認證

榮獲2024卓越房仲評比
最佳客戶信賴獎
連續五屆榮獲
1111幸福企業大獎
榮獲
「優良商號獎」
熱心公益
榮獲兒福協尋英雄獎
友站連結

© 2025 Copyright
ETWARM 東森房屋 版權所有
回到首頁
快速尋屋
送出預約
{{reserveNums}}
收藏物件
{{collectNums}}
近期瀏覽
{{browseNums}}
×
東森房屋 總部

  • 總部電話:02-23882788
  • 加盟專線:02-23885959
  • 免付費客服電話:0800-011223
  • 加盟總部: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188號2樓之1
  • 總公司:台北市中正區館前路42號4樓
  • 關於東森 人才招募 服務據點
物件工具
快速尋屋
送出預約
{{ reserveNums }}
收藏物件
{{ collectNums }}
近期瀏覽
{{ browseNums }}
常用工具
回到首頁
買屋服務
賣屋服務
租屋服務
主題找屋
其他服務
東森房屋
東森嚴選、熱門學區宅︱東森房屋
分享到 Line
分享
取消
撥打門市
撥打業務
取消
國際不動產中心 柬埔寨 取消
下載 iOS
下載 Android
取消